俗话说的好,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,身体是我们重要的本钱,所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这不,
#热门男性保健品批发8毛卖8百#冲上热搜!

近日,河北石家庄,警方查获了一批伪劣男性保健品,这些保健品号称能提高男性生理机能,实际却是“三无”产品。

该产品含有国家明令禁止的成分,制售成本极低,批发价8毛钱终端卖到800元。

目前,警方已查获该产品15000余粒,参与制售的5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刑事拘留,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。
而此事一出,
网友纷纷留下评论
“智商税”
“哈哈哈哈哈哈”
“一说壮阳就啥也不管了”
“你但凡弄点麦丽素”
“药物要放在小朋友接触不到的地方!”

看完网友的评论
小编觉得要提高警惕呀
不然容易上当受骗
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!

其实保健药被骗不知这一例
1
三万元基因保健品进价三百,八百余名老人被骗上千万
上海浦东公安分局浦兴路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谢女士报警,对方称花了24000元竟买了六盒已过期的保健药。

2022年,上海浦东警方从千元的保健品推销入手,顺藤摸瓜破获4个诈骗团伙,涉案金额达1250余万元。经初审查明,2021年至今,这些团伙通过发放“小卡片”、电话推销等方式,诱使被害者参加所谓“健康宣讲”“基因检测”“专家义诊”,并虚构、夸大被害人病情及 “口服液”“山西老醋”等保健品功效,致使被害人在恐惧心理下,购买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保健品或食品。

这些包装华丽的“基因保健品”进货价格极低,部分药品进价仅300元不到,却以3万元高价出售。根据对4个犯罪团伙涉案资金账户初步梳理,涉案金额高达1250余万元,涉及被害人800余人。现贾某某等8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,2人被取保候审。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。
2
“免费医疗”为诱饵七旬老人一月被骗两万多元
2022年3月29日,东营警方接到辖区王女士报案称,2月底时,她接到一个北京区号的电话,说可以对她进行免费医疗救济。从那以后,王女士就被对方以入会、缴纳保证金等名义骗走现金24600元。

3
花钱就能永葆青春?女子买“三无”保健品焦急要汇款
2021年12日17时许,刘女士在网上购买的保健品声称“可延缓衰老,重塑肌体,恢复青春”,她给对方转账1000元后,对方又要求再转21800元,否则商品就会售空,1000元也无法返还。爱美心切的刘女士便到银行准备将钱转到对方账户。

经过警察半个小时的谈话,刘女士最终放弃了汇款。
保健食品如何选购
《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》提醒广大消费者,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(小蓝帽)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,注意标签说明书的要求和禁忌。同时,要到正规的商场、超市、药店等经营单位购买保健食品,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。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有质疑,或遇到夸大保健食品功效、宣传疾病治疗功能的,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。
这里有一份“一看二查三辨”攻略
请查收
↓↓↓
一看二查三辨
一
看销售场所资质。
二
查外包装和说明书。
三
辨广告和宣传内容。
具体如下
No.1
一看销售场所资质
要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,特别要注意它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。
No.2
二查外包装和说明书
做好“四不”:坚决不买无厂名、厂址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;坚决不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;坚决不买标签或者说明书上说可以预防疾病、有治疗功能的产品;坚决不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,还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。
No.3
三辨广告和宣传内容
只要声称疾病预防、治疗功能的,肯定纯忽悠,不买不买就不买;保健食品广告中没声明“本品不能代替药物”的,也是有猫腻,不买不买就不买。
号外号外!
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有27类
其余都是虚假宣传!!!

对于保健品
功能不同、适用人群不同、批准文号不同
但记住一点
千万不能把保健品当药吃
转给需要的人!
(国际旅游岛商报/椰网/海拔资讯APP记者 庄华敏 综合椰网、澎湃新闻、农民频道微博等)
【责任编辑:吴安宜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