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幢大楼内的公司,声称通过基因检测可发现病症,购买、服用他们的基因保健药品一定能治愈疾病,长期服用还对身体很好。这样的骗局你信吗?近日,上海浦东警方全力以赴,从千元的保健品推销入手,顺藤摸瓜破获4个这样的诈骗团伙,涉案金额达1250余万元,涉及被害人800余人。警方调查发现,这些包装华丽的“基因保健品”进货价格极低,没有官方销售渠道,部分药品进价仅300元不到,却以3万元高价出售。(澎湃新闻2月9日)
从过去的一些典型案例来看,保健品“坑老”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套路。作为“坑老”工具的保健品,通常以合法生产上市的保健品为主,但也有不少“三无”保健品,此外,还有一些“消字号”产品甚至药品被当作保健品来推销。相比之下,“基因保健品”不仅属于“三无”产品,而且在夸大宣传方面显得极为大胆和离谱,比如“口服液”“山西老醋”等名称的“三无”产品,也被宣传具有“基因保健”功能,可谓毫不掩饰,也不担心被老人识破。
保健品“坑老”在欺诈方式上,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,比如通过发放小礼品等笼络老人,并通过健康讲座、免费看病、亲情营销等方式,一步步地将老年人诱导到营销的陷阱当中。相比之下,以“基因保健品”为幌子的欺诈更进一步,因为通过所谓基因检测为老年人诊断疾病,这是一层欺诈,向老人推销“基因保健品”,是另一层欺诈,两者相加,属诈中诈、骗中骗。
宣传达到了毫无顾忌、胡编乱造的程度,一些不太高明的骗术被反复利用,说明骗子在打着“基因保健品”的幌子行骗时更加胆大妄为,也使得这一骗术对老年人的伤害更大。如果说保健品“坑老”也分等级,那么,这一骗术称得上是保健品“坑老”中的极品。对此,老年人及其家人要保持更高的警惕,提高个人辨识能力与健康素养,老年人才能做好自身防骗的第一责任人。
骗术极易识破、仍有诸多老年人深陷其中,这种现象也警示社会,仅靠提高老年人的防骗能力难以收到好效果,老年人的知识结构、判断能力、对待疾病的态度等,都形成了固定的模式,一些老年人几十年都没能改变的看法、习惯、行为等,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些,不太现实。
当前在防范诈骗方面出台了许多新举措,形成了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。但老年人是最易受骗的一个群体,他们应该成为防范诈骗的主要工作对象,加大对易骗老人的保护力度和对骗子的打击力度,对“基因保健品”等涉老欺诈新形式的打击,应该成为防范诈骗最重要的内容。
(责编:鄢妮)